一大早,在老家的爸爸給我打電話說,今年他們老知青們養老金能多漲,因為國家已經明確定調工齡的價值,我相信打電話時我爸的嘴角都是上揚的。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政策,原來2022年的調整通知中,調整措辭是應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金養老金水平掛鉤,且強調適當加大掛鉤調整所占比重。
請注意措辭應與,而不是上年的可與,細品之下,能夠感受到一字之差帶來的傾向性,而老知青們又和這件事有什么關系呢?真的會多漲嗎?多漲多少?
01、一封文件認可了老知青們的貢獻知青下鄉可是苦了一代人,當年響應時代的號召,去祖國的邊疆區,去農村,去偏遠地區,一時之間掀起了下鄉的浪潮,而我爸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日子真的是難以忘懷。
最近也有網友訴說,當年的日子過得特別差,但也有網友說,知青們是來一陣子的,老農民的日子天天這么過。好在,如今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即便是農村也有全新的面貌了。
那么難的日子,如今都熬過來了,有沒有什么說法嗎?當然有,知青下鄉的貢獻被一個文件充分認可,80年代的這個文件令全國老知青們熱淚盈眶:
1985年,勞動人事部《關于解決原下鄉只是青年插隊期間工齡計算問題的通知》【勞人培(1985)23號】文件,明確表示,那些難忘的日子計算為工齡。
有人或許會問,不過就是認定了工齡,對我們實際生活有什么意義呢?意義非常大,直接影響老知青們的退休生活,下面將用實例為大家講解:
02、工齡如何影響養老金計算的人人都知道工齡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工齡影響養老金,可工齡到底怎么影響養老金的呢?先來看一眼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根據計算公式,我們發現公式中的繳費年限,就是常說的工齡,直接影響到基礎養老金的高低,而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也是工齡越長,繳費越多,里面的額度會越大。
總而言之,工齡是與養老金密切相關的關系。但是對于老知青來說,那些年沒有繳費怎么辦?按照文件直接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基礎養老金不僅僅可以提升,還能多領一份過渡性養老金。
(1)36年工齡,知青下鄉4年不認定工齡
我爸屬于比較幸運的一批人,知青返鄉以后進了當地的國企,平均繳費基數是1.1,大連社平工資是8234元,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如下:
基礎養老金=8234*(1+1.1)/2*36*0.01=3112元。
(2)46年工齡,知青下鄉4年認定工齡
上述是沒有認定工齡的條件下,得出了基礎養老金是3112元,而同等條件下,認定了4年知青工齡之后,基礎養老金=8234*(1+1.1)/2*40*0.01=3458元,單單這一項可多領346元。
多領的過渡性養老金是怎么回事呢?過渡性養老金是視同繳費年限帶來的,所以,知青下鄉的年限視同繳費之后,就可以領取一份過渡性養老金,但計算方法并非全國統一。
就拿大連來說,過渡性養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建立個人賬戶前年限+特殊工種折算年限)*1.4%
4年工齡:過渡性養老金=8234*(1+1.1)/2*4*0.014=484元。
上面的計算公式得出的結論便是,認定了4年的知青工齡之后,養老金多領了346+484=830元,對晚年生活有一個質的提升,所以,這就是當初文件認定工齡的意義所在。
03、老知青們養老金還能多漲其實,每一年的老知青們都會多漲,因為那些艱難的歲月都已經被認定為工齡,而養老金能漲多少,跟工齡有很大的關系。
最關鍵的是,今年的養老金通知中已經偏向掛鉤調整,也就是說,工齡越長的人,養老金要多漲,養老金水平越高的人,養老金也要多漲,而這兩樣一個是直接與工齡有關系,一個是間接與工齡有關系,所以,老知青們今年會額外多漲。
有人或許會說,不對,我的過渡性養老金沒有那么多?是的,過渡性養老金本就沒有統一的計算公式,各地區具體方案有很大差異。
再加上,即便是同一個地區,不同的人繳費基數不一樣,認定的工齡年限不一樣,退休的時間也不一樣,退休時的社平工資也不一樣,所以,有差別是很正常的。
綜上所述,知青朋友的工齡認定以后,退休時養老金就已經多領了,今年的具體方案出來后,這一批人還會多漲,這都是對這批人貢獻的認可,你感受到了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標題:好消息,2022年養老金調整偏向工齡,老知青或能多漲800元,真假
本文出處:http://www.www.c4dh.com/news/news-shenghuo/2611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