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老失能兜底,壽險保單轉換護理責任試點起步
時間:2022-12-09 19:53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和保障,已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工作部署。未來,壽險保單的被保險人將有望通過轉換機制,獲得長期護理保險服務。
兩項保險服務功能的轉換試點已經開始起步。
10月25日,銀保監會已向人身險公司下發《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其中決定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下稱轉換業務)試點。
轉換業務試點的內在含義是,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即被保險人可將人壽保險保單中的死亡或滿期給付責任轉換為護理支付責任,在被保險人因特定疾病或意外傷殘等原因進入護理狀態時能夠獲得保險金賠付。
試點期限和機構方面,《征求意見稿》指出,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轉換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為兩年。經營普通型人壽保險的人身保險公司均可參與轉換業務試點。
一位接近監管的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關于責任轉換相關工作,銀保監會此前已經聯合多家保險公司做了很長時間的研討,也是基于目前情況給出的一定解決方案。具體情況需要等轉換業務試點后,視市場反饋而定。
據10月26日央視網消息,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
上述接近監管的業內人士指出,監管一直在呼吁實施長期護理商業險,但是市場上水花較少,監管希冀能夠激發護理需求市場。
一位壽險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轉換業務對保險公司而言,短期內投入應該將大于產出,因缺少行業經驗,運營效率、客戶體驗方面可能也很難達到預期。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市場的教育和培養,客戶可能越來越能夠接受護理產品,壽險存量市場規模將提升,轉換業務市場也將可期。
壽險保單轉換護理保險:兩種方法
據《財經》記者了解,傳統壽險只有身故才可以拿到保險金,但如果被保險人失能,壽險保險金無法獲得,這時被保險人經濟上可能也會出現困難,如果壽險保單可以轉成長護險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而此次銀保監會提出的轉換業務,即人身保險公司根據投保人、被保險人自愿提出申請,將處于有效狀態的人壽保險保單中的死亡或滿期給付責任,通過科學合理的責任轉換方法轉換為護理支付責任,支持被保險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傷殘等原因進入護理狀態時提前獲得保險金賠付。
具體人壽保單如何轉換為護理支付責任?《征求意見稿》指出,責任轉換方法包括保單貼現法和精算等價法兩種。其中保單貼現法適用于被保險人已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該方法下,人身保險公司以身故保險金折價的方式,將原本在身故時才能給付的身故保險金提前作為護理保險金給付給被保險人。
精算等價法則適用于被保險人尚未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該方法下,人身保險公司將人壽保險的部分保單價值作為轉換基礎轉換為長期護理保險的保單價值,并以轉換后長期護理保險的保單價值計算長期護理保險保額;在申請辦理轉換業務后如被保險人進入約定的護理狀態,人身保險公司按轉換得到的長期護理保險保額進行給付。
就轉換業務規則方面,保單貼現法和精算等價法兩者產品范圍不同。保單貼現法的產品范圍是銷售時未附加其他人身保險產品且保險金額平準的個人普通型人壽保險保單,且保單合同生效時間超過2年;而精算等價法的產品范圍則是選取個人普通型人壽保險。
不過兩者責任轉換方法判定條件相同,皆為被保險人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罹患10種特定疾病,或者因意外傷害達到《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及代碼》第1至3級傷殘。其中,10種特定疾病包括嚴重腦中風后遺癥、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多個肢體缺失、嚴重腦損傷、嚴重腦炎后遺癥或嚴重腦膜炎后遺癥、嚴重原發性帕金森病、雙目失明、嚴重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癱瘓和嚴重運動神經元病。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保險業資深精算人士表示,傳統終身壽險保單確實比較少,但近年增額終身壽險銷量很好。據該精算人士指出,這或許是在為增額終身壽尋找出路,將增額終身壽轉成長護險,比再過些年部分集中退保穩妥。
該精算人士認為,《征求意見稿》給出的兩種責任轉換方式,保單貼現法不適用增額終身壽險,而精算等價法則應該適用。
《財經》記者注意到,《征求意見稿》更鼓勵使用保單貼現法進行業務轉換,其指出,鼓勵人身保險公司在開發普通型人壽保險產品時,在保險條款中增加使用保單貼現法進行保險責任轉換的內容,為被保險人擴展提供長期護理保障責任。
目前轉換業務的市場空間如何?一位業內資深保險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現在轉換業務還只是試點,未必所有公司都會參與;另一方面,現階段長期護理產品市場規模很小,市場對壽險轉護理的需求應該比較有限。
從產品方面而言,上述業內資深保險人士具體闡述道,長護險是比較純粹的保障型產品,但買終身壽險的消費者一方面為了財富傳承(傳統終身壽),另一方面則為了收益、抵抗通脹(增額終身壽);而定期終身壽則現價比較低,轉換意義較小,兩全險通常都搭配其他產品銷售,主要也是返還功能。所以投保壽險的消費者出發點和長護險完全不同,應該較少會有意愿將壽險轉成長護險,除非已經達到護理狀態、且經濟比較緊張的消費者。
同時,一位長護險經營相關人士亦認為,目前轉換業務只是做存量保單的轉換,在規模上應該不大,因為終身人壽保險保單較少,經過層層漏斗,該轉換業務可能性較小。但同時,該長護險經營人士認為,可以試試市場的反應,以后可以作為一個銷售賣點。
長期護理需求藍海:失能老人4000萬
而此次銀保監會將人壽險和長護險賬戶打通,是通過商保的方式對社保第六險長護險進行補充。據瑞再研究院與保險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測算,2021年中國城鎮地區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缺口規模約為9200億元,并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近2萬億。
一位外資險企產品經理對《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監管將人壽險和長護險進行轉換,亦是希冀能夠加強長護險推廣,長護險對失能老人保障作用較強,但保險公司方面銷售得較少,所以大多消費者并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
早在2020年,銀保監會就曾聯合12部委印發《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的發展意見》中提出,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用于護理費用支出。今年3月,銀保監會再次提及,要探索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轉換機制,鼓勵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發展。
據10月26日央視網消息,二十大報告明確,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其指出,截至2021年底,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他們不同程度需要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中國從2016年開始試點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至今已經覆蓋全國49個城市、1.45億人,全國累計172萬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亦著重提及,要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但目前長護險的發展仍存瓶頸,長護險自2016年6月人社部開始主導試點以來,雖迅速在全國范圍鋪開,但相較于重疾險、醫療險等大類險種相比,長護險認知程度較低,市場缺口亦較大。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曾對《財經》記者表示,長護險肯定要發展,但是也要看每個省的經濟實力,目前長護險籌資渠道有問題,企業方面壓力很大。
據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保險學系教授、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闡述,長護險籌資途徑主要包括財政投入和增加征繳這兩項,目前這兩個方向壓力都很大。長護險相當于在社保五險的基礎之上增加第六險,一開始起步的時候只能從醫?;鹬邢葎潛芤恍┳銎饋?,但這并非可持續模式,可持續模式一定是要單獨征繳、單獨核算。
增加長護險征繳相當于增加企業負擔。如果在醫療保險的保障內容中增加長護險,相當于增加財政負擔,因為醫療保險主要靠財政補貼,現在經濟下行,各級財政都在收緊。朱銘來如是分析籌資來源兩難境況。
談及開展人壽保險和長護險轉換業務試點初衷,銀保監會方面表示,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和保障,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工作部署。在現階段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增長、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存量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長期護理保險供給能力,緩解失能人群護理費用壓力。
而為了保證轉換業務的質量,《征求意見稿》強調,銀保監會及派出機構要密切關注轉換業務試點的開展情況,及時發現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和督促人身保險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操作流程和內控制度,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同時,銀保監會高度重視反映轉換業務問題的投訴舉報,及時調查核實,依法嚴肅處理夸大、不實宣傳轉換業務及監管政策,欺騙、誤導投保人申請辦理轉換業務。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的,可以暫停涉事人身保險公司開展轉換業務試點。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為養老失能兜底,壽險保單轉換護理責任試點起步
本文出處:http://www.www.c4dh.com/news/news-baoxian/2823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